第125章 谋将来_红楼沉浸式围观
笔趣阁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125章 谋将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5章 谋将来

  一群人吃饭的时候,宝玉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他情绪不高,老太太看了十分心疼,以为宝玉最近一段时间不好好读书,被二老爷逮住骂了一顿也是常有的,就不放在心上。

  吃完饭,她就打发家里的女眷先回去,留下儿孙们说说话,问贾政“宝玉这是怎么了是不是你又骂他了读书不是朝夕之功,他虽然这些日子偷跑出去,但是你也不能骂他”

  贾政还不知道宝玉这几日偷跑出去玩耍呢,本来还觉得今日贾瑭太盛气凌人,说话也难听,心里不痛快。

  但是宝玉乱跑这事儿比贾瑭说话难听严重多了。

  “宝玉跑出去了”

  老太太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二太太八成没跟他说过,自己还好心办坏事儿了。就说“小孩子坐不住乱跑也是有的,你别天天黑着脸吓唬他。”

  “老太太必定知道他跑哪儿去了。”

  老太太就后悔自己说这几句干嘛

  “也没跑别的地方,就是去宁国府和那些世交家的孩子说说话而已。”说到这里赶快补了一句“我和二太太说了,过了年就送宝玉去学里读书。”

  刚才贾政还觉得自己的儿子比不过大哥家的孩子,这个时候听见老太太说这孩子逃学出去和人厮混,心里更气。

  老太太嘴里说出去和人说说话而已,那是她没见到宁国府最近的样子,差点喝空了京城的酒,那些小孩子们也是整日杯不离手,各个放纵不堪,各个斯文扫地。

  再一想到这次大家冷不防中了北静王的圈套,有可能会害的元春在宫里吃亏,已经是心如刀割了,听说宝玉最近胡混,更是有万丈怒火。

  看到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老太太也没有留他在这里说太长时间的话,老人家主要是想问问贾瑭最近一段时间是怎么运作的,他姑父的事情到底如今进行到哪里了

  就留下贾瑭,让这一对老兄弟们回去了。

  路上贾政和贾赦走的都很慢,当时送殡的时候,他们都在的,要是出事儿谁都逃脱不了责任。贾政心里更是心乱如麻,跟贾赦说“如今回头看,北静王也太殷勤了些。”

  人家都是来祭一次就行了,但是北静王不仅仅是自己在葬礼的时候来祭祀,更是打发了府中官员来帮忙,要知道北静王是有实权在手,不说开牙建府,但是人家是真有任命官员修改律法的权利,北静王府更像是一个小了几倍的朝廷。

  除了这些官员都来帮忙,出殡当日,北静王更是鸣锣开道被下属簇拥全副仪仗的来到了出殡的路上。当时大家只觉得荣耀煊赫,得意非凡,再回头一想,真的是浑身冷汗

  贾赦听到了贾政的话,点点头。事已至此,该怎么办和藩王走的太近了真的不好

  “要尽快的想个法子才行,不能再和四王来往了。”

  “东平王府那边呢”

  “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送个年礼,人家主动说过什么吗”

  “说的也是。”

  几句简短的话之后,俩个人各自回去了。

  贾政回去之后直接去找王夫人“我听老太太的意思,你们商量着让宝玉去读书”

  王夫人看二老爷的脸色不好看,以为二老爷不愿意呢。赶快解释“虽然咱们家的这几位先生都好,只是宝玉一个人读书到底是缺了伙伴,再有就是一个孩子将来说不定容易养成自大的毛病,不知道一山还比一山高。不如让他出去见识见识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读书的。”

  二老爷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你说的对,这种打算才是好的。只是我怎么听说这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趁着东府那边办事儿结交了不少人,还经常偷溜出去”

  王夫人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心里面儿斟酌了一下还是替贾宝玉把事给瞒下来了。

  “老爷也知道那边儿来了不少孩子,咱们家没人招待,所以就让宝玉过去了,也没去太长时间,宝玉也是时常回来读书,人家的孩子也不经常跑过去。也不过是偶尔为之罢了。”

  二老爷听出王夫人话里话外多是维护之意,又想到了宫里面的元春。想想两个人如今人到中年,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寿数了,要是大儿子还在,这个时候哪轮到自己操这么多心,也不会让贾瑭专美于前,可惜天不遂人愿。

  纵然是对宝玉有诸多不满,但是这也是两个人唯一的儿子了。二老爷叹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缓缓地和王夫人说“你以后也别溺爱宝玉,他如今也不小了,也该出来读书了。上一科的状元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名扬乡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做出好文章了,人家十八岁成了解元,二十四岁成了状元。

  如今算得上是年少得意,将来能看得出来前程似锦。咱们家宝玉小的时候也是非常聪明,并不比人家差了多少。所区别者唯独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同而已,说起来人家也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咱们家也算是略有家资。然而宝玉这个样子长此以往并不是好事儿。孩子生长在后院,到底是失了刚性,传出去也不是好名声啊。”

  王夫人听他这么说,心里高兴,就一副苦恼的样子“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宝玉是在老太太跟前养着的,就怕老太太不乐意。”

  贾政摇摇头“让孩子读书上进更进一步,老太太比谁都想得明白看的长远。这件事儿回头我去说,无论如何也要让宝玉走上正路。”

  王夫人心花怒放,“那这件事儿就指望老爷了,我们娘俩全靠老爷去说了。”

  贾政点头,另外又说了一件事。

  “我最近两天仿佛听见有人说薛家那丫头和宝玉是天生一对。人家有金锁,是要配一个带玉的。咱们家宝玉何德何能得到人家的垂青,这事儿你跟姨太太说说,别让流言蜚语坏了孩子们的姻缘。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我就要跟你透个底儿。宝玉的婚事我不打算让他在咱们这些人家里面选。我打算让他和他哥哥一样和读书人家结亲。”

  王夫人一听,心里不乐意。

  “老爷,日后咱们家是要靠宝玉撑着的,怎么说也不能让宝玉的媳妇比如今的这几个奶奶差。”

  对王熙凤,她还是了解的,对云芳,她是生出极大的忌惮之心,就算娶个儿媳妇比不上云芳,但是也不能对上云芳毫无胜算。

  王夫人已经打算好了,只要宝玉的媳妇进门,到时候她就在家里找机会把宝玉的媳妇塞进管家的队伍里,不能好处让大房占了啊

  以前对于贾宝玉的婚事二老爷没有想那么多,觉得听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就行。可是现在觉得不一样了,自己前几十年看这些世交好友,大家都是相安无事,见面十分客气。如今随着老皇帝日渐老迈,朝堂局势和京城势力怕是要重新洗牌了。

  整个环境就如现在的寒冬一样冷酷无情,宝玉如果没有他哥哥们那样的眼光何能力,不如退而求其次,做个不参与朝堂厮杀的清流,虽然得不到大好处,也不会获大罪,在加上亲友帮助,找一个读书人圈子里的岳父,和读书人抱团,无论如何也能一辈子平安。

  所以他的岳父就必须是读书人才行,读书人就讲究一个好名声,宝玉必须早早的经营自己的名声。

  贾政把这些花掰开揉碎了给王夫人讲。王夫人听了一半儿进去,心里面到底有些不甘愿,还有些不开心,就给二老爷举了一个反面例子。

  “老爷的打算是好着呢,我本不该说什么,但是也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岳父才行。咱们珠儿的泰山那位李守中李大人对咱们珠儿有什么关照吗不仅没有,如今珠儿不在了,和咱们一点来往都没有,对珠儿媳妇他们母子更是问都不问,谁家如此无情”

  贾政不想和她说太多,说白了,贾家想投资,李家也是想投资。贾家觉得借着李家做跳板,让贾珠作为读书人科举之后出来做官,完成从勋贵到读书人的转变。李家觉得贾珠前途好,所以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贾珠一命呜呼了,李家的如意算盘崩了,算盘珠子撒一地,还赔了一个女儿进去,捡都捡不起来。

  人家这个时候没什么反应,甚至反应很冷淡,贾政也能理解。

  所以他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只能掰开揉碎的给王夫人讲“自古以来婚姻之事应当两家门当户对。咱们家和谁家结成姻亲将来就要走什么样的路,这事你不是不知道,虽然珠儿这里不成了,但是宝玉这里还是要按照这条路走下去的,这条路就是科举晋身。

  家里面只有我和瑭儿如今在外面做官,我和瑭儿都是幸进,哪怕是瑭儿有本事再进一步,但是毕竟不是正经科举出身,出阁入相这事儿简直是难如登天。

  宝玉还年轻,脑子也聪明,比瑭儿琏儿都强,如果好好读书考了功名,将来也有个出身,各方面一起使劲,宝玉将来能登高位,这里面少不了家里琏儿瑭儿的托举,也少不了他岳家的铺路,所以他媳妇必须是清贵人家的姑娘。

  不是说咱们附近的女孩不好,实在是与未来不符。别说咱们这些交往的人家,也别说你兄弟家里面的女孩儿,这些女孩就是咱们再喜欢都不成。要给宝玉找一个能将宝玉带进读书人圈子里面的人做岳父才行,好在宝玉除了岳父还有一个姑父,只要如海贤弟能回来,宝玉时常上门探望,多少也能引得宝玉进他们的那个圈子。这也不够,要多找点关系人脉,要托着宝玉走更远才行。

  说到这儿,我就有些后悔。当时瑭儿说的对,应该让宝玉跟着去,可惜了呀。”

  二老爷翻来覆去的说了这些,王夫人都听得懂,但是心里面就是有些别扭。

  为了儿子的将来,她也认了“听老爷的。”

  “嗯,名声要紧,你盯着点,特别是他屋子里边的那些丫头,那些淘气的别留下来。更不能提前有通房丫头和妾,更不能有那些胆子大将来挟持主母的丫头。”

  “放心吧老爷,咱们家没这样的丫头。”

  贾政点头,“你要经常盯着才行,你歇着吧,我去赵氏的屋子里一趟。”

  说完直接走了,王夫人的话没说完呢,她还有其他的事儿想说,但是贾政已经走了。

  王夫人气的咬牙

  呸说着不能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